在环境监测、污水处理、饮用水安全及工业排放监管领域,在线重金属监测仪承担着对铅(Pb)、镉(Cd)、汞(Hg)、铬(Cr)、砷(As)等有毒重金属离子的连续、实时监测任务。其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(ASV)、原子吸收光谱(AAS)或比色法等技术,实现μg/L级超低浓度检测,为污染预警、达标排放与生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。为确保
在线重金属监测仪监测结果准确、稳定、可追溯,必须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。

第一步:设备检查与环境准备
确认仪器安装于通风良好、温度稳定(15–30℃)、无强电磁干扰的监测站房。检查电源、进样管路、废液桶、试剂瓶连接是否牢固,确保无泄漏。确认压缩空气或载气压力正常,废液通道畅通,防止倒吸或堵塞。
第二步:开机预热与系统自检
开启电源,仪器自动启动泵阀系统、加热模块与电子单元,预热15–30分钟。系统自动执行自检程序,包括液路密封性测试、电极清洁(如伏安法)或光源稳定性检测,确保各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。
第三步:试剂填充与校准
向试剂瓶中加入专用电解液、标准溶液、清洗液等,避免气泡残留。使用国家认证的重金属标准溶液进行多点校准(如0、10、50μg/L),建立标准曲线。校准后验证重复性,相对标准偏差(RSD)应小于5%。
第四步:样品引入与自动检测
将采样管插入待测水体或通过预处理系统(如过滤、消解)引入水样。设置检测周期(如每小时一次),仪器自动完成水样采集、试剂混合、反应、测量与数据记录。对于伏安法,需定期对工作电极进行电化学清洗与镀膜。
第五步:数据监控与异常处理
通过内置屏幕或远程监控平台实时查看重金属浓度趋势图。若浓度超设定阈值,仪器自动触发报警,并启动留样装置或联动控制阀。发现数据异常时,应检查试剂余量、电极状态或是否存在基体干扰(如高盐、悬浮物),必要时进行手动复测。
第六步:关机与日常维护
每日检测结束后,运行自动清洗程序,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与反应池,防止残留沉积。定期更换试剂、滤膜与电极,记录维护日志。长期停机时,排空液路并注入保护液。